自古以来,君臣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复杂且微妙的课题,尤其是当涉及到权力的游戏时,能在这个关系中善终的例子少之又少。秦始皇的性格多疑,他为了修建长城和兵马俑,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,致使百姓怨声载道。在这样一个暴君的统治下,作为臣子的官员们又该如何与之相处呢?号称“战神”的勇猛将领王翦配资查询,他又是如何在这样一个困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呢?
在秦朝攻打楚国的战争中,李信与王翦的兵力之争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。李信率领着二十万大军向楚国发起进攻,结果损兵折将,落得大败而归;面对突如其来的挫败,秦王于是决定亲自请出老将王翦,并给予六十万的庞大军队,以求彻底平定楚国。六十万大军这个数字究竟有多么可怕?在古代交通和通讯极为滞后的情况下,统帅这样庞大的军队出征,足以让任何指挥者感到心急如焚,这不仅需要几个月的精心准备,还需要极大的心理承压。王翦虽然手握重兵,但在秦王的多疑性格影响下,内心难以安宁。为了寻求镇定和安全,王翦不得不采取一个聪明的策略:向秦王请求封赏。
展开剩余68%然而,在即将出征之际索要封赏,对于性格多疑的秦王来说,自然不可能轻易答应。拥有兵权的王翦,此时又请求丰厚的赏赐,这无疑让秦王心中更加戒备。出征之后,没过多久,王翦再次递上五份奏表,持续索要良田和高楼,这种表现显得异常急功近利,令许多将士感到不满。有士兵在营中议论道:“战局正急,老将军为何偏偏在此时向秦王要赏?难道不应在战胜楚国后,再来索取吗?如此难道不是更为光明正大?”老将军王翦听后微微一笑,耐心地对士兵们解释道:“你们不明白,我这一再索要封赏,目的只在于保全我和我家族的性命。”
士兵们顿时被引发了好奇,王翦接着说道:“相信大家都了解秦王的性格,他生性多疑。我手握六十万重兵,秦王难免心生戒备。倘若我在攻下楚国后反过来向他宣战,那他如何能放心?表面上,他把权力交给我,实际上心中却是极为不安。想象一下,若是我回朝,秦王一声令下便将我全家满门抄斩,那我该如何自保呢?所以,我只有通过不断请求封赏,让秦王相信我只是个渴望财富的贪婪之徒,绝无谋反之心。唯有如此,才能消除他的疑虑,才能保住我整个家族的性命。”听完,众将士恍然大悟,纷纷感叹老将军的智慧,认为他确实是非凡之人。
正式进入楚国后,王翦为了避免重蹈李信的覆辙,小心谨慎,聪明地选择了不立即与楚军展开激烈厮杀。他先是在营寨筑起了高墙,令士兵们日夜操练,而对于外界楚军的叫嚣则显得毫不在意。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将领,王翦清楚,在各种不利的情况下应展开的是消耗战。楚军听闻秦军再次来袭,立刻动员大军前来抵挡,尽管之前李信的大军失败为楚军提升了士气,但秦军在营中的坚守让楚军感到屡次无奈。如此反复消耗,楚军的粮草逐渐不支,最终在项燕的命令下被迫向东撤退。
此时,王翦果断地选择了出击,紧随其后对楚军进行穷追猛打。此时的楚军经过长时间的消耗,士气和体力均已大幅下降,根本无法有效抵抗,最终整个楚国迅速沦陷,王翦轻松夺得胜利。胜利归朝后,王翦不仅被封为武成侯,还获得了丰厚的赏赐,家族成员多被召入朝为官。回到京城后,他主动交还兵符,选择隐退于故乡,享受着宁静的晚年生活,直到数年后因病去世。
虽然在攻灭楚国的过程中王翦功绩斐然配资查询,但他在出征的每一次行动中都请求秦王财物和地位,以此向秦王传达自己的心意——只求富贵荣华,而无意谋求权力和野心。这种策略成功保护了他和家人的生命,令他得以善终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顺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