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279年,燕国在乐毅的带领下终于展开了对齐国的进攻。为了这一天,燕国准备了整整33年。从燕昭王登基的公元前312年开始,燕国一直在筹划这个时刻,终于在乐毅的指挥下,打响了这场决定性战争。乐毅带领的大军如猛虎下山,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战斗免费炒股配资,迅速攻破了齐国的防线,摧毁了齐国的70多座城池,几乎整个齐国都落入了燕国的掌控之中。齐国仅剩下一个孤城——安平。
当乐毅的大军逼近安平时,齐国的守城将领田单早已预感到这座城市也将难以保全。他深知,安平必定会被攻破,因此迅速开始准备撤退的工具。田单让族人们在车轴上套上罩子,虽然许多人当时并不理解他为何要这么做。果然,当安平被攻破后,百姓纷纷逃离,然而由于匆忙之中车辆碰撞,许多人因车轴折断无法继续逃脱。唯独田单和他的族人们因早有准备,成功脱险。
他们一路逃往即墨古城,但乐毅的军队紧随其后,迅速攻陷了即墨城的防线,甚至把守城的最高官员也斩杀了。面对即墨即将陷落的局势,齐国上下惊恐万分,意识到如果即墨也被攻下,齐国可能就此灭亡。齐国的将士们于是决定推举田单为即墨的守将,希望他能挽救这场危局。
展开剩余67%田单果然不负众望,凭借自己的智谋和坚韧的守城能力,让乐毅的军队在即墨城外足足困守了三年。期间,乐毅的攻城之势始终未能攻破这座坚固的城市。此时,燕国朝堂上却开始流传起了关于乐毅可能背叛的议论。有人认为乐毅之所以三年无法攻下即墨,是因为他不再全力以赴,甚至有意想在即墨自立为王。这样的言论让许多人心生恐惧,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将领们,认为乐毅可能有意叛变,这让燕昭王开始心生疑虑。
然而,燕昭王对乐毅的信任几乎无可动摇,他深知乐毅为燕国立下了赫赫战功,不仅帮他报了国仇,还将齐国几乎消灭殆尽。燕昭王认为,若乐毅在齐国自立为王,也不失为一件值得接受的事。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,让乐毅的地位几乎不可撼动。然而,好景不长,燕昭王去世后,燕惠王继位。年轻的燕惠王对乐毅的信任大打折扣,加之田单通过反间计挑拨离间,很快乐毅的地位就动摇了,最终被燕惠王罢免。这也印证了一个道理:一个伟大的将军,背后必须有一位明智且坚定的君王。
田单的智慧不仅体现在战术上,还表现得极为高明。他深知如何鼓舞士气,提升民众的士气和战斗力。他让城中的百姓在每餐前都祭拜祖先,提醒大家不忘燕国灭齐之仇。此外,田单还通过一系列的假消息和阴谋手段,扰乱了燕国军队的判断。他让人传言,齐国最怕看到割鼻的降卒,这一消息使得燕国军队对降兵产生了极大的恐惧,每当抓到齐国投降的士兵,都会立即割掉他们的鼻子。燕国士兵认为这是齐国的恐惧表现,而事实上,齐国人民的心态却逐渐变得坚韧起来。
与此同时,田单还让人散布谣言,称齐国人最害怕的是燕国军队挖掘齐国人民的坟墓。结果,燕国军队竟真的开始挖坟掘墓,并将死者的遗体焚烧。这一举动激怒了齐国民众,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反抗情绪,齐国的人民也因此紧密团结在一起。燕国军队此时放松了警惕,认为齐国已经被他们吓破了胆。燕国的士兵看见成群结队的齐国人装作投降,带着黄金前来“归顺”,放松了警惕,疏忽大意,正是这份轻敌,让他们吃了大亏。
就在燕国军队毫无防备的时候,田单策划了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的火牛阵。成千上万的牛被绑上尖锐的刀具,尾巴上系上燃烧的芦苇和油脂。当这些燃烧的牛群冲向燕国军队时,敌人毫无准备,被这一奇袭彻底打垮。燕国军队大乱,最终在这场惊天一击中惨败。
田单通过这一巧妙的策略,成功拯救了齐国,并且在战争史上留下了“火牛阵”的传奇。从此,火牛阵成为了战场上的一项经典战术,也为田单赢得了历史的赞誉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顺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